Facebook广告投放指南:定位与受众能力
在Facebook广告系统中,受众定位一直是其核心优势,尤其相对于谷歌广告来说,定位更精细、准确度更高。近年来Meta对受众工具进行了多次更新。本文将为大家系统解析目前Facebook广告中常用的五种受众定位方式及其功能。
一、细分定位:传统但实用的基础定位方式
细分定位是广告组设置中最传统的受众选择方法。广告主可以通过用户的人口属性、兴趣、行为等维度,缩小广告展示范围。
常用的定位维度包括:
兴趣:例如用户点击过的广告、关注的主页;
行为:比如旅行习惯、设备类型、上网环境;
人口数据:年龄、性别、地区、语言等。
近期更新提醒:
自2025年6月23日起,Meta将合并部分兴趣选项,减少重复标签。此外,WhatsApp直达广告暂时不支持使用细分定位。
这一调整说明,平台更希望广告主逐步适应简化后的兴趣选项,更多地依赖系统的自动推荐。
二、进阶赋能型细分定位:在基础定位上智能扩量
这是在细分定位基础上推出的扩展功能。
其核心机制为:
系统会保留广告主设定的基本条件(如地区、年龄、性别);但当发现其他可能带来更好转化的人群时,会自动扩大投放范围。
该功能适用性广泛:
普通广告系列均可使用;但特殊类别广告(如住房、就业、金融、政治/社会议题)不支持。
其最大价值在于,既保持原有定位框架,又能突破固定人群圈层,挖掘更多潜在转化机会。
三、进阶赋能型受众:高度自动化的投放优化
这是一种更智能的受众定位方式。广告主只需提供参考信息,系统便会根据历史数据和用户行为,自动寻找最可能达成广告目标的用户。>>Facebook广告投放入门:搞懂BM、主页、广告账户之间的关系图
主要特点包括:
根据Meta官方数据:
在大多数广告系列中,此类受众有助于降低转化成本;但再营销广告不建议使用。
四、进阶赋能型类似受众:更灵活的相似人群拓展
类似受众是基于自定义受众扩展而来的,主要用于寻找与现有客户相似的新用户。
与普通类似受众的区别:
不再限制于广告主设定的相似度范围;系统会在相邻人群中动态扩展,以追求更好效果。
使用限制:
金融、就业、住房等敏感类别可能无法使用此功能。它在保持精准的同时,更注重覆盖范围的弹性。
五、自定义受众:基于自有数据精准再营销
这是Facebook广告中最常用的工具,广告主可借助自己的用户数据进行定向投放。
常用数据来源包括:
典型使用场景:
再营销:例如召回加购未购用户;
扩展:作为类似受众的种子人群。
每个广告账户最多可创建500个自定义受众,足够支持精细化的分层运营策略。
总结:从“人工设定”转向“系统自动优化”
整体来看,Facebook官方正推动广告主从传统人工设定方式,转向依赖系统自动扩展和动态调整的投放模式。无论是细分定位的简化,还是各类进阶赋能型功能的推广,都体现出这一趋势。
对于跨境电商广告主来说,理解和掌握这些受众定位方式,对提升广告效果、控制成本至关重要。